色彩风格

阅读苏州工业园检察院王勇检察长全国十佳公诉人:徐政

【字号:    】        时间:2023-04-28      

    2023年3月,我院刘检在检察院微信群转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勇的一篇文章《全国十佳公诉人:读书、写作、办案六心得》,王勇检察长在文章里分享六点自己的读书心得,读来真切感受到王勇检察长对阅读宜智的感悟、对写作修改的思考、对司法为民的情怀,让人很有收获,催人奋进。现在我将学习体会作一简要地汇报。

    一、阅读和写作

    现在,我们检察机关的很多办案人员,包括青年干警,宁愿办案,也不愿意动笔写材料,爬格子。这些同志都认为写作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对于写作是没有心得体会,长时间也没有收获,自然而然总觉得自己不行。但是王勇检察长却讲:没有人天生会写文章,我自己也是被逼出来的—我27岁的时候,从会计岗位转到公诉科。王勇检察长靠的就是勤奋和思考,利用内勤分案的便利,迎难而上,办理不认罪的、新型的、疑难的案件,一年多就成了办案骨干,不到两年就挑大梁办全院最难的案件。王勇检察长说到写文章,说查文献、写注释、论文开题,这些我都没有学过,我就是被当时的科长给生生逼出来的,不断地写、不断地改,点点滴滴写、点点滴滴改,慢慢地就会写了。

王勇检察长娓娓道来,没有半点架子,全是真情实感,让人非常信服,感到可亲可学。“检察长上讲堂”一直以来是江苏省检察机关做得深入的一个品牌,从王勇检察长自然而发的分享,就直观地感到检察长在帮助青年干警成长方面是倾注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对青年干警是关爱有加,拿出了自己的“真金白银”,对年青干警是帮到位了。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苦难铸就辉煌。一名检察人员要练就写作本领,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多做事,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这样的收获才会最坚实、最持久、最受益。

    二、天理、国法和人情

    一段时间以来,很大一部分检察工作人员总认为办案能做到严格依法办理,就是履行了职责。对于天理和人情,觉得考虑多了,可能会违反了法律规定,偏离了法律精神,办错案件,所以就案办案,机械司法。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这样办案也没有体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王勇检察长讲到:经验法则其实就是人之常情,就是常理、常识、常情,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记得最高检举办青年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时,最高检一名青年检察官说道:我们是人民检察,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检察事业的第一位,做到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让人民在司法中获得安全感、幸福感。案子办得好不好,由人民监督,由人民评判,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法治关怀。说话是掷地有声,道理透彻,令人钦佩。

法律是枯燥的,法条是冰冷的,但是执法司法的人是要有温度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案件,如果办案人员只是简单套用法律,制作法律文书,也许没有违背法律规定,但是人民群众没有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样执法司法的效果,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法律产生不了敬畏感,更难讲能树立法律信仰。

    现在危险驾驶案、交通肇事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等案件多发频发,人民群众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办案难道不能多问一句、多想一点、多做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将办案工作做深做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三、办案、审查证据、写文章,都要有“如我在诉”的意识

   “如我在诉”这一名词,通过阅读王勇检察长的文章,我才知道“如我在诉”名词来源于王勇检察长的创新发明。2019年《检察日报》公开发表了王勇检察长的文章《办案的“道”与“术”》,首次用了这个金句词,与时俱进,体现了作为和担当。王勇检察长更强调是办案、审查证据、写文章,都要有“如我在诉”的意识。我理解的“如我在诉”的内涵就是换位思考、理性琢磨、法理情融。如果秀才功夫、拉胯表述、简单司法,就不会取得“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就会背离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关于捕、诉、押等重要司法处断的具体要求,根本价值在于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需求,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做实做细做好。办案和审查证据,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需要积极做好不起诉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注重法治宣讲、以案释法,用心用情细致做好被害方工作,结合案情用好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联动机制等,从源头上减少申诉案件发生,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通过检察办案和诉源治理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治理创新。

   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样的标题,透露着人生哲理,常见常新。一个法律人,要有洞察力,就要培养更广、更全面的阅读,丰富个人阅历,才能练就法律人的火眼金睛,细致把握违法犯罪事实和证据,发现细末中透露的重要案情,透察人性本身,深挖犯罪事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社会生活的复杂,法律制定的滞后,犯罪新类型的出现,需要我们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比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电信网络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涉及精准打击犯罪的价值判断和司法为民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存在争议,就退缩守旧,不敢、不愿、不想去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深入思考法理,阅读法学大咖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理论文章,定有收获。

   六、如何准确地表述

   写文章和办案一样,同情同理,王勇检察长提出三点想法:一是不要让人看了有疑问;二是不要有歧义;三是文字是有价值导向。文章不仅要有党性观念和法治意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注重发现真问题、分析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坚持“调”“研”“用”并重,要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促进问题尽快解决,为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水滴石穿”,只要我们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点滴积累,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像王勇检察长讲得一样,学有收获,在写作和办案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徐政  2023年4月23日中午